新加坡华人正在消失?选了个印度总统,文化就没了?

2023年,尚达曼,一位印度裔政治家,以70.4%的高票当选了总统!

新加坡华人可是占了总人口的七成多啊,这事儿一出,不少人都纳闷了:为啥华人选民这么力挺一位非华裔候选人?难道新加坡的华人真的在慢慢“消失”?

新加坡华人正在消失?选了个印度总统,文化就没了?

一、华人在新加坡:根基深,但也在变

话说华人到新加坡的历史,那可早了,10世纪就有人来做生意,但真正大批量移民,还是1819年英国人莱佛士把新加坡变成殖民地之后的事。

那会儿中国南方日子不好过,福建、广东、海南的人就纷纷坐船南下讨生活。到了1826年,华人数量(6000多人)就超过了本地马来人(4000多人),成了最大的族群。到1901年,华人比例直接冲到70%以上,之后基本就稳在这个水平了。

新加坡华人正在消失?选了个印度总统,文化就没了?

早年来闯荡的多是男人,干苦力、开小店、做手艺活,慢慢扎下根。很多人原本想着赚够钱就回家,可时间长了,不少人就留下来了,娶妻生子,真正成了新加坡的一份子。

1965年新加坡独立后,政府搞了个“多元文化”的大政策,核心就是种族和谐,谁也不偏袒。官方大力推“新加坡人”这个身份认同,而不是强调你是华人、马来人还是印度人。这招儿主要是为了避免种族冲突,让社会更安稳。

但对华人群体来说,这政策也带来了一些变化,政府想方设法淡化族裔差异,强化国家认同。比如1991年搞了个“组屋种族比例”制度,规定一个组屋区里,华人住户不能超过84%,防止大家扎堆儿住。

城市规划也把一些老的华人社区拆散了,传统的宗乡会馆、文化活动,少了聚脚的地方。宪法也明明白白写着,“新加坡人”是第一身份,族裔认同被有意无意地淡化了,甚至重新定义了。

根据2024年6月的数据,新加坡总人口604万,公民加永久居民(居民人口)418万。其中,华裔还是占大头,75.9%,马来裔15%,印度裔7.5%,其他族裔1.6%。

新加坡华人正在消失?选了个印度总统,文化就没了?

华人比例虽然还是最高,但这些年其实在慢慢往下掉,为啥?生育率低啊!2020年,华裔女性平均只生0.94个孩子,远低于马来裔的1.83和印度裔的0.97。这生育率,人口增长自然慢,老龄化越来越明显。

为了填补劳动力缺口,政府只好敞开大门吸引移民,2020年,新加坡有252万移民,占了总人口的40%以上!这些新移民主要来自中国、印度、马来西亚等地。

从中国来的新移民,确实给华人社区注入了点新鲜血液,但也带来了一些小摩擦。比如2011年闹得挺大的“咖喱味事件”——有中国新移民嫌邻居煮咖喱味道太重,闹上了新闻。这事儿也说明,新老居民之间的融合,没那么简单。

二、为啥选印度总统?选票背后的逻辑

时间来到2023年9月,总统选举结果出炉,印度裔的尚达曼以70.4%的得票率当选,成为新加坡第九任总统。

新加坡华人正在消失?选了个印度总统,文化就没了?

华人占了总人口的74.3%,按常理,华人选民应该更倾向投给华裔候选人吧?可事实恰恰相反,70%以上的华人选民,把票投给了尚达曼!这事儿当时让不少人挺意外。

其实回头看看新加坡政府这几十年推行的政策,对华人文化认同的削弱是潜移默化的。

1975年,南洋大学停招了,这可是东南亚唯一用华语教学的大学啊,它的关闭,等于华人文化教育的一个重要阵地没了。

1979年搞的“讲华语运动”,表面上是统一语言方便沟通,实际上慢慢把华语变成了一个实用工具,它背后的文化内涵被掏空了,方言更是几乎被“消灭”。

到了现在,数据显示超过70%的华人家庭日常沟通都用英语了,能流利说华语的小孩只剩15%左右。年轻一代对中华文化的了解,多半来自课本和电视剧,家里长辈讲的故事、过节的习俗传统,接触得越来越少了。

在这种文化和舆论环境下,华人选民投票时的想法也变了,他们选总统,不再只看你是不是“自己人”(同族裔),而是更看重候选人的能力、经验,特别是国际形象——新加坡毕竟是个靠国际贸易吃饭的小国。

尚达曼的竞选形象就特别对路,他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干过,履历上顶着“全球经济专家”的光环。他主张经济创新、社会包容,这正好戳中了华人选民想要一个“现代化、能带领新加坡发展”的领导人的心思。

新加坡华人正在消失?选了个印度总统,文化就没了?

再加上新加坡多年推行的多元融合政策,让大家觉得族裔认同没那么重要了。选民更愿意选一个他们认为能代表整个国家利益、能把国家带好的人,而不是非得找个“同族同宗”的。

三、文化和舆论:在悄悄改变认同感

前面提到的新加坡语言政策,对华人文化认同的影响是深远的。“讲华语运动”虽然推广了华语,但也让方言几乎绝迹,导致文化传承出现了断层。

现在的年轻人基本不会说方言了,对传统文化的了解也往往停留在表面,学校里华文课的时间有限,内容还围着考试转,文化内涵教得不多。学生们学会了认字、造句,但对中华文化深层的理解,就差得比较远了。

新加坡的媒体环境也在无形中改变着认同感,英文媒体占绝对主导,英语成了社会的主流语言,华文媒体的影响力越来越小。

新加坡华人正在消失?选了个印度总统,文化就没了?

年轻华人接触更多的是西方的流行文化、价值观,对中华文化的兴趣和认同感,自然就慢慢淡了。这种文化环境的变化,也让华人在做政治选择时更“理性”或者说更“去族裔化”——更看能力、政策,不太在意候选人的族裔背景。

随着新加坡社会快速发展,人们对种族身份的认同也在悄然改变。越来越多的人不再简单地把自己定义为“华人”、“马来人”或“印度人”,而是更认同“新加坡人”这个大身份。

跨种族通婚也明显多了起来,统计显示,跨种族婚姻的比例从1980年的3.5%,一路涨到了2018年的21.4%。这种社会结构的变化,也让族裔因素在政治选择中的分量变得越来越轻。

尚达曼的当选,确实引发了关于华人文化认同危机的思考。语言断层了,文化变淡了,华人社区自己也在琢磨:这“根”该怎么传下去?

一些社区组织已经在行动了,比如老华校的校友会办起了华语班,想让年轻人多学点母语。社区里也搞起了更多的文化活动,像中秋灯会、书法展什么的,想吸引年轻人来感受。但真要找回那种深厚的文化认同感,可不是办几次活动就行的,得花大把的时间和心思。

新加坡政府在推动国家发展的同时,也在尝试平衡多元文化。2017年修宪,规定如果某个种族连续五届(30年)都没人选上总统,那么下届总统选举就必须保留给这个种族。

这个政策也引发了不少讨论,核心就是种族平等和机会均等。但挑战依然存在:在强调多元一体的大环境下,怎么才能既保持国家的凝聚力,又让各族群的文化特色不被淹没?这是个挺大的课题。

在全球化的浪潮下,新加坡华人文化面临的压力其实更大了。年轻一代在英语教育和国际化环境里长大,对中华文化的兴趣普遍不高。社区调查显示,只有大约30%的华人青年对深入学习华语有浓厚兴趣,大多数人更关心的还是自己的职业发展和融入国际化的生活方式。

如何在多元文化中找到平衡,守住自己的文化之根,将是新加坡华人社区长期要面对的问题。

新加坡华人正在消失?选了个印度总统,文化就没了?

新加坡华人的故事远没有结束,尚达曼当选,像是一个信号,也是一个提醒:文化认同不是天上掉下来的,它需要一代代人用心去守护、去传承。华人社区要想不“消失”,就得从日常的语言、教育、生活习惯点点滴滴做起,在这个多元社会里,找到并站稳自己独特的位置。

四、现在的新加坡还值得华人移民吗?

聊完了文化和认同,咱们再切个实际点的话题:2025年了,新加坡还值得华人移民吗?政策确实是在肉眼可见地收紧。

1、投资移民()

门槛简直是“三级跳”!想通过商业投资移民?最低投资额从原来的250万新元,一下飙到1000万新元,选基金投资?更狠,2500万新元!这涨幅,直接翻了4倍!

而且行业也卡得更死,以前热门的房地产、建筑类投资,现在都不行了,只能投政府指定的“香饽饽”行业,比如金融科技、生物医药、绿色能源这些。

2、准证移民(EP准证)

打工人的“入场券”也更难拿了,普通行业的薪资门槛从5000新元涨到了5600新元(涨了12%),金融行业更卷,从5500新元提到6200新元(涨了约13%)。

不过,政府也开了些“快速通道”,像“Tech.Pass”(科技准证)、“ONEPass”(顶级专才准证),专门吸引顶尖人才,毕竟有些行业缺口高达几万人。

新加坡华人正在消失?选了个印度总统,文化就没了?

3、留学移民

留学生申请绿卡(PR)的条件放宽了,从2024年6月底开始,只要你通过了一项国家级考试(像小六会考PSLE、GCE 'N'/'O'/'A'水准,或者直通车计划),就能直接申请PR,不用再苦等居住年限了!

公立大学毕业生还有个好处,上学的时间可以算进申请PR需要的居住时间里,硕士毕业不用工作经验也能申PR,本地学位在打分系统(COMPASS)里还能加分。这对留学生来说,确实方便了不少。

说白了,新加坡移民政策现在越来越“挑人”,从“拼谁待得久”转向了“拼谁能创造价值”。

政府更看重的是:你能长期贡献啥?你的专业技能有多稀缺?你有多想融入这里?比如COMPASS打分系统里,每雇佣1个本地员工能加10分,雇不够人的公司,员工申请PR就难了,家里已经有亲人(配偶、父母)在新加坡的,也能在“融合度”上大大加分。

五、新加坡的魅力还有吗?

虽然门槛高了,但新加坡的核心吸引力,对很多人来说依然很强:

1、顶尖教育,双语优势

新加坡教育体系公认的牛,而且是英语+母语(如华语)双语教学,培养的是既有国际视野又有本土文化底子的孩子。

PR身份的孩子上学,学费比外国人便宜一大截!小学每月只要305新元(外国人要2050新元),中学620新元。

2025年,新加坡公立大学毕业生全职就业率高达79.5%,像IT类专业毕业生,月薪中位数能到5600新元,商科、工程类紧随其后,教育质量好,毕业出路也不错。

新加坡华人正在消失?选了个印度总统,文化就没了?

2、经济稳健,税低友好

新加坡的低税率是出了名的,个人所得税最高22%,企业所得税最高17%,而且没有资本利得税、遗产税、分红税!

虽然2025年起实施了15%的全球最低税率,但比起国内最高45%的个税,优势还是很明显。

新加坡和全球90多个国家签了避免双重征税的协定,对跨国投资者特别友好。

2024年新加坡GDP达6435.5亿新元,增长了3.6%,像精密工程、电子制造、运输工程这些高端制造业,还有持续扩张的金融业(占GDP的12.8%),都提供了多元化的就业机会。

3、社会福利有保障,生活品质高

PR能享受政府的基础医保(MediShield Life),虽然报销比例只有公民的一半(比如住政府医院B2病房),但比外国人必须自费买商业保险强多了。

PR也能缴存公积金(CPF),年利率有5%-6%,可以用来买房、看病、养老(头几年缴费比例较低,第一年雇员甚至不用交)。

买房方面,PR和公民适用相同的额外买家印花税(ABSD)税率,只有外国人的一半,而且可以购买二手执行共管公寓(EC)或预购组屋(BTO,需符合条件)。

新加坡华人正在消失?选了个印度总统,文化就没了?

4、地理位置近,文化易适应

对华人移民来说,这点太重要了,新加坡就在东南亚,华人占了人口的74%,语言、文化、饮食都跟中国大陆、港澳台地区高度相似,过来生活适应起来快很多。

拿着新加坡护照,全球190多个国家和地区免签,包括美欧日等主要发达国家,出差、旅行都超方便。

未来,新加坡也面临人口老龄化和低生育率的长期挑战(2024年龙年新生儿才24811个,创了34年新低)。

为了缓解“人荒”,吸引移民,特别是高技能人才,依然是国策,根据《2024年人口简报》,科技、金融、医疗这些领域的人才,尤其是21-40岁的高学历人士(硕士/博士),拿PR的成功率会更高。

所以,新加坡华人“消失”了吗?

并没有。更准确地说,新加坡华人的文化认同,在政府多年推动的多元融合环境中,已经发生了深刻的转变。

从早期以华人为主的社会,发展到现在强调“多元一体”的国家认同,新加坡算是成功构建了一种超越族群的凝聚力。

这种认同既(在理想状态下)保留了各族裔的文化特色,又形成了共同的国家价值观,为社会稳定和包容性提供了基础。

因此,值不值得来? 答案因人而异。如果你符合高技能、高价值人才的标准,愿意拥抱多元文化并积极融入,看重这里的安全、法治、教育和商业环境,那么新加坡依然“香”。

但移民前务必做好充分准备:清晰的职业规划、必要的语言能力(英语是必须)、对本地社会文化的了解,以及一份愿意在此长期发展、贡献的“决心书”。

免责声明:本文图片源自百度等搜索引擎,所有转载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原权利人所有。因技术能力限制,无法直接联系版权人授权。若存在版权争议,请相关权利方及时通知,以便迅速删除,避免不必要损失。

                                  对文章有疑问?点击添加顾问微信咨询                                     楹进荟顾问:yumi 楹进荟顾问:yumi
小楹的头像小楹
上一篇 2025年7月2日 18:00
下一篇 2025年7月2日 18:00

相关推荐

  • 净流入暴跌54%!新加坡已经不是富豪首选?

    中东,特别是阿联酋,如今成了全球富豪们的新宠,这股潮流对新加坡、香港这些传统的“富豪天堂”冲击不小。 根据2025全球富豪财富报告显示,真金白银正加速流向沙特阿拉伯等中东地区,让新港这样的老牌金融中心有点“失宠”。 全球抢人大战愈演愈烈,但新加坡今年的“战绩”有点下滑,预计净流入的百万美元级富豪(身家约127万新元以上)只有1600人,比去年3500人的“盛…

    2025年7月3日
    10
  • 深入解析新加坡三种主流准证类型

    作为亚洲最开放、最具创新活力的商业中心,新加坡不仅拥有全球领先的营商环境,更为创业者、高管和科技人才提供了多元化的签证路径。今天,我们将深入解析三种主流准证类型: ·EntrePass 创业准证 ·Global Founder Program (GFP) 全球创始人计划 ·Employment Pass (EP) 就业准证 这篇文章将帮你理清它们之间的区别,…

    2025年7月2日
    10
  • 一文读懂新加坡的国民服役

    新加坡国民服役起源始于1967年,也就是新加坡独立后两年。为了让这个国家拥有自保的军事实力,当时政府实行了此项制度,也借此培养新加坡人的爱国情怀。 新加坡兵役制度 1、据新加坡征兵法案,凡年满16岁半的男性永久居民有义务登记加入国民服役。他们在年满18周岁后需要服役2年。2、主申请人及其配偶作为第一代移民无需服兵役,第二代男性移民需按新加坡政府规定服兵役。 …

    2025年7月2日
    10
  • 撕掉"最贵"标签!新加坡的平价生存法则

    许多媒体总爱把“全球最贵城市”的帽子扣在新加坡头上,社交媒体上刷屏的,也尽是乌节路闪闪发光的豪宅和金沙酒店那个仿佛悬在空中的无边际泳池。 看着这些,你八成会想:这地方,普通人还活得起吗? 嘿,先别急着下结论,要知道,在这个人均GDP动不动就冲上8万美元的国家,超过80%的人其实住在政府建的组屋里,而每天中午,六成上班族的午餐账单,在小贩中心只需4块新币就能搞…

    2025年7月1日 新加坡
    20
  • 新加坡税法里“税务居民”的门槛

    最近明星主播们接二连三的税务问题,其实给我们提了个醒:现在的税务监管是越来越“聪明”也越来越严了。甭管是企业还是个人,在“金税系统”这套天眼下,想藏点啥可不容易。 所以啊,对高净值人群来说,面对越来越严的合规要求和跨国税务的复杂局面,早点规划税务身份、挑个性价比高的离岸中心,绝对是未雨绸缪的高招。特别是如果你打算申请新加坡永久居民(PR),那确保自己在新加坡…

    2025年7月1日
    10

联系我们

400-856-8986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00,节假日休息

微信顾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