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民后如何让孩子该如何融入当地生活?

如果问起移民或者子女留学的原因,很多人都会说是为了子女的教育和成长。但不管是选择留学还是移民,能不能更好的融入当地生活才是最重要的。这一点也是几乎所有的家长都关心的话题。今天小编就来和大家讨论一下孩子如何融入当地生活的问题。

移民后如何让孩子该如何融入当地生活?
美国美景

去往海外的中国学生,一般会遇到三种情况:

(1)完全被孤立:在中国人圈子里和在美国人圈子里都找不到好朋友,自己对交友没有信心。甚至在心理上会变得孤僻,这是很令人担心的,但这样的情况也相对较少。

(2)被中国圈子孤立:如果一个中国学生刻意避开中国学生圈子,去找美国朋友,很有可能会被其他中国孩子排除在外。但是如果这个孩子在美国圈子里找朋友不成功,那么他就有可能成为第一种情况。

(3)扎堆在中国圈子里:现在很多学校里中国人不少,很容易形成一个中国小圈子。不少中国学生实际上就生活在这个圈子里,令自己的美国生活和学习效果大打折扣,而家长并不知道。

那么,是什么阻止了小孩的真正融入呢?

首先是语言。语言方面的挑战至少有两个层面:语言能力本身以及交流的内容。学生首先要具备流利的英文表达能力,再者便是找到同他人对话的共同兴趣点。两者必须共有,但是后者的难度更大。

第二是个体的性格。虽然说没有两个人的个性是一样的,但是中国人作为一个群体来讲,出于文化、社会、国情以及现代教育模式的影响,是有不少共性的,特别是在自我表达和展现能力方面,往往跟年龄的增长成反比,比如在主动性方面就多少存在障碍。

第三,中国大陆的学生往往会带有历史包袱,在还没有跟对方(包括跟老师)展开深入的交流之前,就已经有了自己的“标准”答案。话说回来,既然你远道而来美国求学,最起码要给自己一次机会,听听不同的声音,其中难免有些观点是你不喜欢的,也有些是从未接触过的。而且说服别人也是一种很有成就感的经历。有主见,有接受力,才是大家应该做的。

第四是文化上的区别。虽然我们每个人都承认中美文化相差甚大,但是真正看清楚文化的差异是如何影响留学生的融入,并不容易。由于生活的轨迹和关注点不同而导致聊天的兴趣点不在一起。

最明显的一点就是美国百姓对体育的热衷和中国人民对学习和分数的疯狂,两家人只能说两家话。但是有更深一层的文化区别,并不容易觉察到,那就是中美对“朋友”或“友情”的定义存在差异。中国是个极其讲人情的社会,因此“朋友”这个概念也往往比美国要复杂,也要微妙许多。这种差异类往往导致中国学生感觉找不到很要好的美国朋友,读了四年的美国高中,还是觉得中国朋友亲。

也许中国朋友真的就更亲一些,但是大家可以比较一下中美两国的中国菜。凡是第一次吃美国的中国菜的中国人,都会认为它不正宗,甚至不好吃。其原因就是因为我们已经吃习惯了中国的中国菜,依赖的是中国的标准。

同样的道理,中国学生在美国交朋友,如果始终没有找到中国式的那种友情,你总是觉得没有交到好朋友或者友情“不正宗”。但是有人会说,中国菜的标准当然是以中国的为准。确实,这点我赞同。但是交友又有别于中国菜:在中国依赖中国的标准,但是到了美国,就需要了解并接受当地的标准。

最后一点困难是取决于中国留学生所接触到的美国同学和老师。很多美国人对中国不了解甚至误解,但是这些都不是问题所在。最核心的问题是这些美国人是否有意愿去了解中国。如果美国学生和老师也能向前迈出一步,主动去了解中国,那么中国学生的融入也就会事半功倍了。从另外一个方面来讲,选一个合适的美国学校是何等重要。

如何才能真正融入呢?

首先,预期要实际。愿望是美好的,但是现实是有距离的。家长和学生先要明白成为中美之间自由穿梭的两栖人是一个非常高端的目标。能做到,最好;做不到,很正常。要量力而行。

第二,择友要有选择性。不要追求所有的美国学生都接受你,你也无需为了被他人接受而把自己变成另外一个人。稍微仔细观察一下周围,很容易就会发现美国学生之间也存在着物以类聚,人以群分的现象。既然如此,在美国的学校里,就应该先有自己的择友条件,避免到处撒网。建议在进入到一个新的环境的时候,首先学会观察哪些同学以及老师符合你的择友条件,然后有方向性地去了解、接触。他们不接受或者不来主动了解你,是他们的损失。不过这种想法绝对不能成为你不主动去接触他人的借口。

第三,择友如此,那么择校也得小心考虑。上面谈到美国同学和老师是否对中国感兴趣,对中国学生的融入有直接影响。因此小孩在选择学校的时候,就应该去注意这一点。判断一个学校是否对中国感兴趣,通过几个简单的问题就能有所掌握。比如说,当你在访问校园,见招生官的时候,咨询一下学校每年有多少人在上中文课?跟法语、西班牙语等其他外语课的人数相比如何?甚至了解一下学校课程设置里是否有亚洲历史或者中国文学等。

第四,个性方面。我们都觉得美国人开放,中国人腼腆、内敛。个人认为中国人的特点并非就是缺点,反而很多时候是个优点。不鼓励每个人都追求性格外向,不过关键时刻,比如说录取面试的时候,那么就得好好表现,展现出自己最闪亮的一面。一个有效的办法就是让孩子能够跟不同的人群交往,比如不同的经济背景的,不同国籍的或者就是不同性别的。另外一种有效的培养个性的方式就是通过体育。参加体育培训和竞技,都能够让孩子变得更阳光,更有魅力。

第五,语言文化。语言的使用和文化的了解是分不开的,前者是骨架,后者是血肉。倘若你已经在美国,觉得交美国朋友困难的话,建议你先找来自其他国家的国际学生。往往都是国际学生,更容易成为好朋友。

融入一个新文化或者是成为双文化人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在中美两边生活过的人,尤其是移民,非常清楚这可是一辈子的追求。双文化的这个平衡点也会根据个人的年龄变化以及中美两国之间实力的更新而调整。

免责声明:本文图片源自百度等搜索引擎,所有转载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原权利人所有。因技术能力限制,无法直接联系版权人授权。若存在版权争议,请相关权利方及时通知,以便迅速删除,避免不必要损失。

                                  对文章有疑问?点击添加顾问微信咨询                                     楹进荟顾问:yumi 楹进荟顾问:yumi
小楹的头像小楹
上一篇 2019年9月26日
下一篇 2019年9月26日

相关推荐

  • 这个高福利的国家,每10个人里就有7位华人面孔!

    作为曾经的“亚洲四小龙”之一,新加坡的华人比例高得惊人——超过74%!在这里每十个人里,得有七个长着东方面孔! 简单说,华人就是新加坡最大的族群,没有之一。最新数据(2024年)显示,新加坡总人口大约603.7万,其中华人常住人口(公民+永久居民)占了约307.2万,比例高达74.2%! 这比例从独立以来就基本稳住了,甚至一度冲上过77%。所以啊,新加坡就成…

    2025年8月13日 美国
    00
  • I-485申请阶段:这些“坑”你千万别踩!

    说到拿美国绿卡的热门途径,EB-1A杰出人才、NIW国家利益豁免,还有EB-5投资移民的预留签证项目,绝对是现在大家最关注的几个! 特别是这个EB-5预留签证项目,为啥今年这么抢手?关键就在于它现在有个“黄金窗口期”——无排期 + 双递交!这对在美国的留学生和职场人士来说,简直是天大的好消息啊! 为啥这么香?核心就一点:能火速“转身份”! 通过递交I-485…

    2025年8月13日
    00
  • 加勒比国家将于9月设立CBI区域监管机构

    重磅消息!东加勒比国家组织(OECS)那边放出风来,五个东加勒比国家可要在明年9月(2025年9月)动真格的了——他们要正式立法,成立一个叫“东加勒比公民身份投资监管局”(ECCIRA)的机构! 这事儿折腾了两年多,又是商量又是起草文件,现在终于要进入实质性的监管阶段了。为啥这么兴师动众?还不是为了管好那几个给安提瓜和巴布达、多米尼克、格林纳达、圣基茨和尼维…

    2025年8月13日
    00
  • 跨国高管/技术人才的赴美路径:L-1签证

    想被公司派去美国工作?那L-1签证你可得好好了解一下!它其实就是美国专门为鼓励外国公司来美投资做生意,方便它们把自家海外公司的经理、高管或者技术骨干调派到美国关联公司工作而设的签证。 L-1签证分两种: L-1A签证:给高层经理或高管的。嘿,这个签证最长能让你在美国待上7年呢! L-1B签证:给那些有“两把刷子”的专业技术人才的。这类签证最长能在美国待5年。…

    2025年8月13日
    00
  • 美国买房必须拎清的6件大事儿

    打算在美国安家置业的朋友们看过来!今天咱不聊虚的,掏心窝子聊聊新移民在美国买房必须拎清的6件大事儿。这些可都是我亲眼所见、亲耳所闻,甚至帮客户实操过无数次的血泪经验!甭管你是自住还是投资,看完这篇,保你少踩坑、少交冤枉学费! 1. 房子写谁名儿?这事儿可太关键了! 首先啊,房子写谁名下?这可不是拍脑门儿决定的!写自己?写两口子?写娃?还是弄个公司(LLC)来…

    2025年8月13日
    00

联系我们

400-856-8986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00,节假日休息

微信顾问